- · 《中国保健营养》栏目设[06/29]
- ·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方[06/29]
- ·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要[06/29]
- · 《中国保健营养》刊物宗[06/29]
天麻的食用历史及发展建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l.的干燥块茎,作为一常用中药,具有药用、保健和食用三重价值。天麻最早以“赤箭”之名列为《神农本草经》上品,其“补益”作用被历代医方
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l.的干燥块茎,作为一常用中药,具有药用、保健和食用三重价值。天麻最早以“赤箭”之名列为《神农本草经》上品,其“补益”作用被历代医方本草及民间所推崇。2002年,天麻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成为法定意义上的“保健”食品。2019年底,天麻被纳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的试点品种,成为法定意义上的“药食两用”品种。天麻的三重价值,使其成为当前“药食同源”开发的热点品种,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在解读增补天麻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理由时称:“天麻在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炖肉、入菜、火锅等。过敏体质人群不宜食用。”当前,天麻在本草中的食用情况缺乏系统的整理,天麻的食用开发试点工作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天麻在医方本草中的食用历史,并结合当前研究情况,为天麻的“药食同源”开发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
1 天麻的食用历史概况
天麻作为一常用中药,最早以“赤箭”之名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称:“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1]因其可长期服用,有补气延年的作用而列为上品。这是天麻可服食的最早记载。《吴普本草》首次描述了天麻形态:“茎如箭,赤,无叶,根如芋子”[2],与今之天麻基本相符。
六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解释道:“赤箭,亦是芝类。其茎如箭杆,赤色,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3]。此说法与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的描述基本一致,云:“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如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可以分他人也。”[4]天麻属芝类,有独摇芝之名。“芝”,《说文解字》解释为“神草也”[5]。《神农本草经》有六芝,均记载有“延年”或“不老神仙”之功。虽然作为“神仙道教”之书的《抱朴子内篇》有夸大成分,但也说明了服食天麻可延年益寿。
唐代《新修本草》载:“赤箭,是芝类……可生啖之,无干服之法。”[6]描述了天麻可生食。宋代《开宝本草》首次列有天麻一项,与赤箭并列,称:“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7]此处出现了天麻可蒸食的记载。宋代《本草图经》又增加了“蜜煎”服食方法:“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得乘润刮去皮,沸汤略煮过,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8]《本草衍义》也提到:“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可见当时天麻已加工成各种果类食品并受到推崇。
虽然天麻食用有如此之效,但是历代食物类本草却鲜有收载天麻的情况。如《千金要方》“食治篇”、《食疗本草》均未出现“天麻”或“赤箭”。之后元代的“药膳类”本草《饮膳正要》、明代的《救荒本草》《食物本草》、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等亦未收载。只有清代的《食鉴本草》在描述 “延寿丹方”的加减方中称有麻木或头晕者加入“明天麻”[9]。
这种情况在“药食两用”品种中是比较少见的。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李时珍对当时医家未能认识到天麻的补益之功表达了感慨:“上品五芝之外,补益上药,赤箭为第一。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10]认为天麻是仅次于五芝的补药。
近代,天麻在云南、贵州民间用做“药膳”,有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历史。这一民间应用情况在各种报道中能够看到,但是却缺乏足够的古籍和近代文献支撑。云南昭通、贵州大方为近代天麻的道地产区。昭通在清代为昭通府,1924年《昭通志稿》[11]物产项中收载天麻,未提及天麻食用的情况。大方隶属毕节市,在清代属大定府,1849年《大定府志》[12]、1926年《大定县志》[13]、1879年《毕节县志》[14]均记载有天麻,但无天麻食用的描述。历代食物类本草较少收载天麻的情况值得探究。
2 历代食物类本草较少出现天麻的原因探究
结合天麻的历史和近现代应用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qikandaodu/2021/0611/960.html
上一篇:母猪围产期科学饲养与保健
下一篇:儿童常见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对增强儿童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