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说说中国药膳,医疗和营养的瑰宝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既具有营养价值,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在心理上感觉是一种享受,在享用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真可以说,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植物食物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于原始时代的民族会烹制药用食品。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那时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于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以后,在《北史·外戚·胡珍珠传》又出现“灵太后亲视药膳”字句。《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又早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纪载。《周礼》中说,西周时有一种官叫“食医”。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

从食医所从事的工作来看,他们已与现代营养医生类似。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其它些有关食疗的内容。《周礼·天官》中说的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这些主张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这些记载说明,在我国早在先秦时代,甚至可能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相当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载有:“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并说:“人以五谷为本”,“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与《黄帝内径》成书时间相近的《山海经》中也提到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欐木之实,食之使人多力;枥木之实,食之不老;狌狌食之善走,蒗服之不火”。上述典籍的记载,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食疗理论已具雏形。据有人统计,《黄帝内经》中共有13首方剂,其中6首属于药膳方剂。如乌骨丸,由茜草、乌鲷、麻雀蛋、鲍鱼制成。其做法是将前三种食物研成丸,以鲍鱼汤送服。主要用于治疗血枯病。这又说明先秦时期药膳的制作及应用也已成熟。秦汉时期药膳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集前人的研究成果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鹿茸、核桃、莲子、蜂蜜、龙眼、百合、附子等,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收集了许多药膳方剂,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瓜蒂散、黄莲阿胶汤、猪肤汤、百合鸽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苦酒汤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宋以后,中国药膳不但在理论上得以系统发展,在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5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门类叙述。孙思邈还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补养方》一书,共收载241种药用食物。孟诜的弟子张鼎又将《补养方》增补87条,改为《食疗本草》。以后又有唐代昝殷编著的《食疗心镜》,南唐陈士良的《食性本草》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陈直的《养老奉亲书》等。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zonghexinwen/2020/0725/398.html



上一篇:2020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下一篇:凭籍生物科技优势,AWSBO等澳洲优品步入中国80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