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猪血是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液态肉”,具有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猪血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动物性食物。每100克猪血含有优质蛋白质13克,此量与肥瘦猪肉和鸡蛋相当。其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的赖氨酸含量是肉类、蛋类食物的两倍左

猪血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动物性食物。每100克猪血含有优质蛋白质13克,此量与肥瘦猪肉和鸡蛋相当。其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的赖氨酸含量是肉类、蛋类食物的两倍左右,为大米、小麦粉的十余倍。赖氨酸是中国人日常膳食普遍缺少的一种氨基酸。

猪血的脂肪含量很低,只及瘦猪肉的数十分之一。其胆固醇含量为51-116毫克,低于猪肉与蛋类。

猪血含有丰富的铁、锌、钙、锰、铜等矿物质。每百克猪血含铁量高达31. 1-45毫克,为人类食物之冠,为牛、羊、猪肉和鱼类的十余倍或数十倍。

矿物质铁是人体骨髓造血系统造血的人的必需料,膳食缺少铁是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贫血的人,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在我国,时下约有20%的育龄妇女、儿童和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猪血中的铁,不仅含量大,而且为血红素铁,血红素铁远较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猪血中的铁在小肠内的吸收率高达37%, 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仅为1%-5%。市售的许多补血剂的基本成分即是血红素铁,所以,猪血是天然的补血保健品。常吃猪血,能预防缺铁性贫血。患有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人,若每周吃1-2次猪血,每次30-50克,持续两个月,贫血多可纠正。

猪血有排毒、排污的功能。它受胃酸和消化酶作用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与消化道内的金属微粒、粉尘等有毒有害物结合,使之随同粪便排出体外,从而能避免外来化合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因此之故,凡从事纺织、铺路、环卫、采矿工作和常接触粉尘的工人,便应将猪血引为常食。

猪血的蛋白质含量大体与肉类相当,但却没有含大量脂肪的弊端,所以,吃猪血既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又不必担心摄入过多的脂肪与热量而引发身体发胖。它的饱腹感又强,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因此,肥胖者减肥时宜将猪血列作常吃的食品之列。

猪血留存在肠道内未被消化的残渣,能吸收大量水分,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不少有便秘的老人常吃导泻药防治便秘,如用猪血代替泻药,还能排污去毒,净化肠道。加之,老人肠道吸收铁的功能差,膳食中就应有更多的铁供应。所以,老人常吃些用猪血烹饪的菜肴,既能通便,又兼能补血,一举多益。

中医认为,猪血性平味咸,有利大肠之功,能生血、补血、养血,常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

猪血能单独或与蔬菜搭配烹调,炒、炖、煮、烧俱可烹调出美味佳肴。市售的盒装块状猪血,俗称“血豆腐”。将血豆腐与豆腐同烧,名“红白豆腐”, 此菜有高蛋白质、高钙、高铁的三高特征,味道又好。用猪血为原料制作的灌肠,东北人称之为血肠。“血肠白肉炖酸菜”, 是东北地区有名的农家菜。用猪血做馅,包饺子、包子,或做丸子吃,香鲜程度不逊于猪肉。

猪血的食用量,成人一天以不超过50克为好。如若一次吃多,有时腹部会产生下坠感,故患胃下垂者不宜过多吃猪血。

生猪血有股腥臊味,烹调时宜重用葱、姜、蒜,也可加辣椒掩盖其腥味。

吃猪血后,排出的大便呈黑色柏油状,系由于猪血中的矿物质铁不能被人肠道全部吸收造成。未被吸收的铁在胃酸作用下使粪便变成黑色,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喜欢我们可以关注“文华养生”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zonghexinwen/2020/1102/606.html



上一篇:不吃饭能饿死肿瘤?我国肿瘤患者近六成存在营
下一篇:A股市场:找寻下只十倍牛股,最全各行业龙头股名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