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健康养生|“功能水”没啥营养保健功能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酸碱体质论”的养生骗局早被揭穿,但不少人依然相信长期喝碱性水有利于健康。基于此,市场上不少水企打出碱性水的概念推销产品。比如,云南某知名矿泉水的品宣和广告暗示“

“酸碱体质论”的养生骗局早被揭穿,但不少人依然相信长期喝碱性水有利于健康。基于此,市场上不少水企打出碱性水的概念推销产品。比如,云南某知名矿泉水的品宣和广告暗示“喝碱性水能治病”,却遭到专家公开驳斥:不如白开水。

近年来,各种“功能水”层出不穷,它们真有所谓的营养保健功能吗?

碱性水能治病?不如白开水

碱性水神话仍在上演。以云南某知名品牌矿泉水和桶装水为例,其广告语以及水瓶包装等都有意打擦边球,暗示碱性水对肿瘤、痛风、骨质疏松、血糖、脂肪肝等有“治疗”作用。

碱性水真有利于健康吗?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表示,“碱性水”的概念不过是商家营造宣传的噱头,不必过分迷恋和推崇。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徐健看来,水企大肆宣传饮用碱性水对痛风等人群有好处完全是炒作,其对人体的帮助还不如白开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科副主任医师于汶则称,人体体质的酸碱性和饮用水的酸碱性是没有关系的,人体对酸碱度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作用,通常不会因为饮食中的酸碱度而发生变化。相反,长期饮用碱性水,会加重肠胃道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甚至消化不良。此外,长期饮用碱性水,还会增加肾脏排碱的负担。

烧到135℃再放凉,熟水好吸收?

时下,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熟水”。简单来讲,就是烧开过的凉白开。比如,一款水产品宣称自己是“经过135℃超高温煮沸,熟水好吸收”,听起来十分先进、健康的样子。事实真是这样吗?对此,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做了详细的解析。

先说“135℃超高温杀菌”。首先,根本没必要把水烧到这个温度。其次,“超高温杀菌”也不是什么先进技术,在食品行业是最常规的加工工艺。比如常温牛奶,就是通过超高温灭菌法,完全杀灭了细菌。

再说“熟水好吸收”。虽然广告中没有解释原理,但可以从其他营销文章中窥见端倪:小分子水,更好吸收。其实,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分子。不管如何加工处理,都不可能让一个水分子变小。因此,它只是一个卖点和噱头而已。

喝水补氧?缺乏科学依据

“补氧、治病……‘功能水'的噱头别轻信。”山东威海国际健康水科学学院院长李复兴表示,功能水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研究证明,且经过多次重复的科学试验依然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时,才能定义该类产品具有某种功能。目前,国际上对功能水尚处于研究阶段,有许多声称具有某种功能的水,都没有相应的经得起推敲的研究报告,我国也是如此。

比如,有些商家推出富氧水,宣称采用尖端锁氧技术,产品中的溶解氧含量为普通饮用水的6—10倍,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氧气。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即使水中的氧气再充足,当打开瓶盖后的一瞬间,水中氧气立刻与空气相通,必然会释放出来,又如何给人体补氧呢?何况,氧气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消化道可以吸收氧气。

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振华提醒,部分打着各种新技术旗号的“功能水”,为突出其所谓特效“功能”的噱头,会对水进行部分电解、强氧化、调节酸碱度等操作,导致由其制得的“功能水”偏离了饮用水安全指标范围,长期饮用的话,有可能对口腔及胃肠黏膜造成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zonghexinwen/2022/0317/1167.html



上一篇:助力“科学育儿”市中医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开诊
下一篇:很多人都缺乏这五大营养,收好这几张食物表格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